與蔡英文有什麼不同?
Last updated
Last updated
賴清德說,即使是同門師兄弟,跟同一個師父學習,打的是同一套拳,但是功夫也有深淺之別。他受過醫學的訓練,每天都要做決斷,如果不做決定,病人就會出問題。他會展現領導力、決斷力及做事的執行力,發揮實證科學經驗,解決台灣面對的問題。
他尊重制度,初選辦法已經公布,但被延了二次,而且蔡英文總統還改變遊戲規則,他絕對不會做這種事,因為他是超越個人的。
面對中國的滲透,他會成立專責的國土安全部,強化國安單位功能,防止中國各種滲透,也會另立新法,例如美國或其他國家的「外國代理人登記法」、「反併吞法」或「國土安全法」。
他可以傾聽民意、深入民間、有能力解決問題。最重要的,他是可以打敗國民黨候選人,贏得總統大選的人!
賴清德從政生涯,擔任過12年立委、七年市長、一年多行政院長,創下許多紀錄。
擔任立委時,連續四屆獲得公民監督國會聯盟評鑑「立法委員問政表現全國第一名」。
擔任台南市長時,連續六年(2012~17)獲得《遠見雜誌》縣市長滿意度五顆星評價,同時期的五星級首長如傅崐萁、劉政鴻、陳菊皆舉債百億,唯有賴清德在七年間還債175億元,2017年台南市的債務管理考評91.03分,為六都第一,台南市的舉債空間也從幾乎零大幅增加至721億元。2014年他競選連任時拿下72.9%超高得票率,被稱為「賴清德障礙」。
賴清德在行政院長卸任前也創下六大工商團體集體慰留的紀錄。
除了勤政務實的做事效率和施政風格,賴清德對捍衛民主自由人權價值、各項改革的態度非常堅定。
2014年6月7日賴清德率市府訪問團參訪上海,談六四學運、台獨主張,對中展現積極自信的態度。
司法改革是蔡英文選前的承諾,也曾因此獲得人民掌聲,但執政三年進展牛步,許多國人都感到失望。
賴清德對司改極為重視。2016年11月8日 ,他時任台南市長,就曾當司法院長許宗力之面,痛批「司法改革最重要的,是改革的決心,應該把民眾批判當成改革動力,而不是把門越關越緊,要回應人民真正的期待,不要本位主義,聽不見人民心聲。否則光做表面沒有辦法,只是虛耗時間,辜負人民期待」。
賴清德更明確主張建立司法官退場機制,他強調只要淘汰司法人員與恐龍法官,司法改革就成功一半。
賴清德主張,必須改變總統有權無責的情況。行政院長由總統任命,擁有最高行政權,對立法院負責。總統表面上不能直接指揮行政部門部長,但可透過其他方式間接指揮,而且總統不必受立法院監督。
在這樣的結構下「一件事兩人做,效率就容易低落,應變能力也不足」,自己在擔任行政院長時,對此非常有感。
他也承諾,不會「在任時將就行事,卸任了再言改革」,若當選總統,將立刻啟動憲改工程。
賴清德自擔任立委、台南市長、行政院長,都主張台灣應考量遷都,總統府搬到台南、立法院遷到台中成功嶺、行政院院本部遷到台中高鐵站附近,讓台北市成為經濟中心,中部成為行政中心,南部成為政治中心,除了平衡台灣的南北差距,也減輕台北市人口集中,房價、盆地效應和災害應變問題。
賴清德出生礦工家庭,兩歲時,父親遭逢礦災,母親一人獨立拉拔賴家六個孩子成人,經過奮鬥歷程成為醫生,來自社會底層,更能苦民所苦。
1994年陳定南獲民進黨提名參選台灣省長,他接下陳定南競選總部「全國醫師後援會會長」職務,開啟日後從政生涯,陳定南可說是他政治上的啟蒙老師。
陳定南生前建立台灣政治典範,其清廉、勤政、愛鄉土的理念影響他甚深,他在許多方面都是向陳定南學習,把人民視為權力的來源,服務的對象,敬畏民主制度,就是服務人民,就是效忠國家。
賴清德在當醫師有穩定的收入後,買下台南市中西區一條巷內的三十坪一樓公寓,一住就三十年,當了12年的立委,也都住立法院提供的宿舍。
賴清德的家人也很低調,他的妻子吳玫如原本在台電南區營業處擔任課長,有鑑於台電及市府業務往來頻繁密切,為免不必要困擾,在賴清德就職當天即主動請調到高雄興達電廠。
醫生背景的賴清德,市長任內多次被直擊,在高鐵上有乘客不適,或者跑行程沿途有車禍,他都第一時間挽起袖子救人,他的專業背景,讓他即使從政不忘醫生魂,仁醫形象深植人心。
2016年2月6日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在地震中倒塌, 賴清德4天4夜不眠不休坐鎮現場指揮、協調救災、安撫家屬,雙眼布滿血絲,聲音沙啞,許多人看不下去,擔心他辛苦救災沒睡覺,恐怕會累壞,紛紛到他臉書留言,要他好好休息。
災難發生時出現大家呼籲首長休息的情況可說少見,連當時總統馬英九都對賴清德的全力救災表達不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