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服員功德說?
Last updated
Last updated
「照服員功德說」是賴清德在2017年11月24日上午出席衛福部活動致辭的部份內容,他是這麼說的。
我也要勉勵衛服部全體同仁,特別是我們照管中心的同仁,還有未來的照服員。經費再多,點再多,規劃再好,還需要加一個,愛心。
因為需要我們提供服務的國人,不是65歲,就是身心障礙,要不然就是失智,而且他可能不是一、兩天而已,他應該有長時間。在這種狀況,不管是病人本身的心理狀況,身體的需求,或者是整個家庭的情形,恐怕都需要我們拿出我們的愛心。
所以我們做這個事情,照顧老人,可能這個薪水,你會說3萬多塊錢好像袂和(台語,意指不划算),或是工作的困難條件、環境,已經超過你的這個忍耐的程度,愛心施展有一點點困難。我在這裡也要勉勵我們第一線照服員,把它當成是一個功德台灣,這樣的一個社會裡面,一個做善事的行為。
當然如果有真的碰到困難,我們希望照服中心,衛服部這邊,也有機制來解決,不要讓我們照服員在第一線獨自面對,獨自承擔。結果他只有兩種選擇,是要繼續忍耐下去,還是離開這個工作,那這樣就不好。
我們就隨時檢討,隨時調整,讓我們整個制度能夠更加地週延,以上,感謝大家,多謝,勞力,多謝。
這段致辭經過媒體簡化成「若薪水太少,就當做功德」,加上網路酸民推波助瀾,引爆年輕族群不滿,甚至嘲諷賴清德為「賴功德」、「幹話王」,行政院為「功德院」。
對此,賴清德當天下午就回應,「我沒有把話說清楚,造成誤解,真的很抱歉」。他強調從來沒有要求照服員以做功德來取代該拿的合理薪水。並重申他非常重視照服員的薪水,面對照服員第一線所面臨的困難,會一起面對解決,他所提供的是心理上的昇華機制,在政府薪水儘量提高的情況下,可自我認定是在做善事,並不是用道德喊話要大家做功德,而放任薪資惡化不管。
賴清德說,「功德」簡單來講,是要樂於幫助別人,每個人都應該要有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精神,有機會就要幫助別人。他從小就認為,盡力幫忙別人是一件好的事情,施比受更有福。但他的理念中從來沒有「要損及自己權利去幫助別人」的想法,行有餘力可以幫助別人,再盡量幫助。
長照員因薪水低、工作辛苦加上社會認同度不高,因此停留職場時間不長,必須提升長照員社會認同度與地位,讓長照員感受到有尊嚴,並沒有要照服員「做功德」忍耐低薪、額外付出。
他希望大家能在工作當中得到認同,像是醫師的工作被稱作「濟世救人」,警察是「人民保母」、「正義化身」,社會地位高,都是對這些職業的尊重。他認為照服員的工作也是做善事,除要提高薪水,社會地位也要提高,其實就是對照服員職業的肯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