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岸關係要怎麼走?
Last updated
Last updated
賴清德表示,民進黨對台灣獨立有階段性的定義,1991年是所謂的台獨黨綱,主張成立台灣共和國;1999年後民進黨修改為台灣前途決議文,主張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,不必另外宣布台灣獨立。
現在所謂台獨或是台灣獨立,都是在指向一句完整的話—「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」,背後的積極意義是捍衛主權,維護獨立。
他強調,他是一個務實的台獨工作者,他的務實反應在三個方向:
台灣已經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,名字叫中華民國,與中國互不隸屬,不必另外宣布台灣獨立。
台灣前途只有兩千三百萬人民可以決定,其他人都不行,包括總統,政黨,或是其他國家都不可以。
台灣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發展經濟、建設國家、造福人民,壯大台灣。
他相信,若有一天,台灣人民有機會為自己的前途做選擇的時候,會因為台灣的好,而選擇台灣。
賴清德主張「安內和外」,對內追求國家安全無虞,社會安和樂利,人民安居樂業,從而確保台灣獨立自主,人民幸福;對外維護和平是最高原則,在兩岸關係上也不例外,會運用各種力量,捍衛台灣自由民主人權的生活。
對中國的態度,他的立場從未改變,他主張自信展開交流,用對話取代對抗,用交流取代圍堵,彼此求同存異,透過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、理解、諒解、和解,力求台海穩定及亞太區域和平。
美國副總統彭斯(Mike Pence)2018年10月4日在美國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(Hudson Institute)發表演說,清楚將中國人民與中國共產黨分開,強調中國人民受到北京政府壓迫,自由的盼望沒有實現,他們理應得到更多權利,美國人民希望和中國人民之間維持長久友誼。
賴清德認為,台灣要善用美國的「印太戰略」,藉「台灣關係法」和「國防授權法案」增進國防,強化國安。台灣位於「第一島鏈」主要關鍵位置,必須先站穩腳步,發展經濟,並堅定地站在全球民主陣營,形成民主價值同盟。
只要台灣站穩了,「民主、自由、人權、法治」持續落實,國安也都兼顧到,人民就能夠安居樂業。進一步也應該對中國人民伸出友誼的手,在印太戰略下共同合作,扮演積極角色,結合民主陣營共同協助中國民主化,讓中國的人民也可以接受、享受民主制度。
中國越民主,台灣與亞洲區域未來才會有可以預期的、長久的和平。與中共「和平協議」,或贊成統一,或獨善其身,這都不是維護兩岸和平的有效方法。